【金融时报】16次提及“金融”!一文透视政府工作报告的金融看点→
金融时报 李国辉
联海资产投资总监周清表示,今年国内宏观政策主线是稳增长,确保经济增速目标实现。国内货币政策在满足内部需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也会积极稳妥应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将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定为5.5%左右。报告指出,这一经济增速预期目标,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金融”16次,比去年多了1次,提及“银行”2次。
看点一:
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就货币政策,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扩大新增贷款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在经济面临压力的背景下,接下来货币政策要在稳增长方向进一步发力。
人民银行前期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分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
王青分析称,“总量功能”是指信贷、社融及广义货币(M2)等总量金融指标增速要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结构功能”是指要引导信贷等金融资源更多投向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
看点二:
实际贷款利率将进一步下行
利率政策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近期发表的文章称,2019年8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以来,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显著增强,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从2019年7月的5.32%降至2022年1月的4.5%,累计降幅达0.82个百分点,创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长期以来存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看点三:
普惠小微贷款将保持快速增长
中小微企业融资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稳住中小微企业就是稳住了经济的“半壁江山”,稳住了就业,稳住了民生。2022年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7万亿元,同比增长25.8%;普惠小微授信户数增至4813万户,同比增长45.5%。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副监事长孙维杰表示,近几年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在持续加大,但此类企业长期以来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桎梏着企业的发展。在疫情冲击下,实力相对薄弱、风险抵抗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不足等因素影响经营困难加剧,极易因资金链断裂又无法顺利融资而破产。他认为,应充分发挥财政、金融两大政策的合力作用,不断加大中小微企业融资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让更多中小微企业享受到融资政策红利。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并提出了多项具体的要求,包括: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性限贷、抽贷、断贷。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作用。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与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相比,今年虽然未提出具体目标要求,但业内普遍认为,从“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的提法来看,力度仍然不小,今年普惠小微贷款仍会保持快速增长。
看点四:
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发表的文章称,经过集中攻坚,我国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
在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部分,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深化中小银行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银保监会2022年工作会议也提出,持续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
全国人大代表、中原银行董事长徐诺金表示,近年来,商业银行逐步进入“微利”时代,中小银行前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开始逐渐暴露显现。吸收、新设合并以及引入战略投资者成为当下解决中小银行困局的主要思路。2020年9月以来,已有20多家中小银行实现合并。徐诺金认为,在加快中小银行解困,加快合并重组工作推进,探索多层次资本补充机制的同时,应重点加强中小银行自身机制能力建设,强化公司治理及决策机制。包括完善股东结构、完善法人治理、完善监管制度、完善市场化退出机制、完善市场化分红及标准等。
看点五:
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房地产问题历来是两会的热点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联原董事长葛华勇表示,发展共有产权房、试点公租房、鼓励租赁住房等,也是在市场化的原则下对住房政策的补充。他同时强调,应该支持刚需者的购房需求,满足改善性购房者的换房需求,“对于年轻人完全为了自住而购买的首套住房,应在购房资格、住房抵押贷款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对于名下已有住房的改善性买者,只要其出售已有住房也应允许其在同一城市购买新的住房。这种改善性住房需求,既不会增加总需求,又拉动了消费。准确制定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购房政策,对于稳定住房市场是有帮助的。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联海资产(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客户服务
010-85415097
service@lianhai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