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入场!头部私募仓位由降转升、建仓加速!这路资金则在卖出领涨品种,抄底这些板块……
上海证券报 马嘉悦
在5月A股的反弹攻势下,上证指数从年内低位快速上攻,最终站到3100点以上。
行情好转,百亿级私募对于市场的预期改善,也逐渐在仓位上体现出来。“老产品仓位维持在八成左右,之前触及预警线的次新产品最近小幅加仓了。”沪上一位百亿级私募向记者透露。
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头部私募终于结束了两周的降仓趋势,仓位小幅提升。另外,部分百亿级私募坦言,5月以来旗下新产品建仓速度逐步提升,此前因触及预警线而被迫砍仓的产品也陆续在加仓。
沪上一家百亿级宏观策略私募表示,5月以来,北京和上海疫情逐步缓解,上海中下旬更是陆续复产复工,叠加A股整体的低估值水平,权益资产的性价比逐步凸显,因此5月以来组合仓位平均提升了10个百分点。
除了老产品仓位小幅提升,多家百亿级私募的新基金和次新基金也在陆续加仓。
今年3月发行新产品的一位北京百亿级私募基金经理也表示,考虑到经过前期调整,市场整体估值在底部区域,之前压制市场表现的几个因素逐步出现拐点,管理的新产品4月底仓位大概为9%,目前已经提升至三成左右。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表示,首先,稳增长政策支撑的板块,比如新老基建板块、汽车等,有望最先得到修复;其次,复工复产后带来的基本面和行业景气度修复的板块,如光伏,军工等值得关注;最后在大力促消费的政策支撑下,一些具备补贴和减税支撑的消费板块逻辑较为确定。
耐人寻味的是,资金却纷纷借机“抛售”相关ETF。比如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月度份额缩水11.24亿份,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嘉实国证绿色电力ETF也缩水逾8亿份。
业内人士认为,ETF资金素来被视作“聪明钱”,其投资风格往往具有一定的逆向特征,近年来ETF的工具属性也越发明显。
金鹰基金表示,未来配置上会“三管齐下”。首先,消费随着本轮疫情的逐步受控将趋于好转,此前需求受到严重压制的疫后复苏主线,及经济下行期盈利增长稳定、可涨价传递通胀的大众消费品值得持续重视;其次,自下而上、以PEG视角持续关注具有较强性价比的科技板块优质品种更进一步的修复机会;最后,国内政策持续发力的稳增长方向或仍可逢低参与,除了地产、银行外,可关注家电等地产链后周期品种。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联海资产(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客户服务
010-85415097
service@lianhai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