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入场!头部私募仓位由降转升、建仓加速!这路资金则在卖出领涨品种,抄底这些板块……

上海证券报 马嘉悦

在5月A股的反弹攻势下,上证指数从年内低位快速上攻,最终站到3100点以上。


行情好转,百亿级私募对于市场的预期改善,也逐渐在仓位上体现出来。“老产品仓位维持在八成左右,之前触及预警线的次新产品最近小幅加仓了。”沪上一位百亿级私募向记者透露。


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头部私募终于结束了两周的降仓趋势,仓位小幅提升。另外,部分百亿级私募坦言,5月以来旗下新产品建仓速度逐步提升,此前因触及预警线而被迫砍仓的产品也陆续在加仓。


值得注意的事,在这波由成长类赛道引领的上涨行情中,半导体、新能源等ETF纷纷被“落袋为安”。相反,恒生科技、医药类ETF被大举“抄底”,ETF资金呈现出明显的“卖热买冷”态势。


头部私募逐步加仓进场


私募排排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百亿级股票私募仓位指数为74.69%,相比于上周提升0.5个百分点。规模在50-100亿元区间的私募仓位指数为70.15%,相比于上周提升0.17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头部私募前两周整体仓位均呈现下降态势,此次仓位提升是5月以来的首次加仓。

从仓位分布来看,截至5月20日,55.51%的百亿级股票私募仓位超过八成,22.91%的百亿级股票私募仓位介于五成到八成之间。

沪上一家百亿级宏观策略私募表示,5月以来,北京和上海疫情逐步缓解,上海中下旬更是陆续复产复工,叠加A股整体的低估值水平,权益资产的性价比逐步凸显,因此5月以来组合仓位平均提升了10个百分点。



新产品建仓节奏小幅提升


除了老产品仓位小幅提升,多家百亿级私募的新基金和次新基金也在陆续加仓。


沪上一家百亿级私募人士透露:“公司旗下部分次新基金3月初由于净值接近预警线,因此选择主动降仓至一成左右,4月市场依旧震荡调整,没有在仓位上做调整。不过5月以来,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市场也逐步企稳,尽管美国经济衰退、企业盈利较差的担忧仍在,可基于市场向下空间有限,产品仓位5月以来已经升至三成。”

记者调研的一家北京百亿级私募坦言:“新产品建仓节奏5月小幅提升,5月初新产品大概平均四成左右仓位,目前已经提升至六成。此前扰动市场的三个重要因素——美国通胀带来的加息压力、俄乌冲突带来的成本压力和疫情带来的需求压力,都已经在市场上得到较为充分的反应,而且从5月下旬开始,疫情得到明显控制,因此仓位上可以更加乐观一些。”

今年3月发行新产品的一位北京百亿级私募基金经理也表示,考虑到经过前期调整,市场整体估值在底部区域,之前压制市场表现的几个因素逐步出现拐点,管理的新产品4月底仓位大概为9%,目前已经提升至三成左右。



复工复产下关注修复机会



头部私募将子弹打向了何方?记者采访获悉,疫情缓解之后与经济复苏相关的投资机会备受关注。

清和泉资本表示,复工复产最直接的受益品种是供应链修复相关的板块,比如4月26日以来成长股表现亮眼,主要原因在于供应链修复的驱动。站在当下,成长板块的性价比依旧较高,比如光伏中上游企业,在未来半年里尽管硅料硅片价格趋势回落,但结合业绩与估值水平,机会相对较为确定;其次电池环节此前出现了估值和盈利的双杀,随着复工复产下供应链逐步修复,电池相关企业也显现出较高的投资性价比。

星石投资也表示,在复工复产过程中,率先受益的物流行业和制造业可能会出现更明显的生产端改善,后续需求具有韧性的细分板块业绩修复速度可能超出市场预期。另外,虽然消费恢复可能略滞后于生产,但疫后消费逐渐修复的确定性较大,随着人员流动逐渐好转、消费场景约束解除,部分居民可能会进行可选消费行业的“补偿性消费”,尤其是线下服务业值得关注。

联海资产投资总监周清认为,在疫情得到控制,复工复产逐步推进过程中,前期受疫情影响的建筑工程、制造、贸易、消费等行业都逐步迎来基本面改善。从反弹节奏来说,建筑、制造业将率先反弹,而消费行业因疫情冲击较大,反弹可能会有一定滞后,后期还需要观测宏观和微观数据。

钜融资产投资总监王雷分析称,疫情得到控制后稳增长政策将加速落地,基建、建筑建材、化工、钢铁等板块是主要抓手,有望受益。与此同时,消费板块直接受益于复工复产后的消费活动复苏,投资机会渐显。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表示,首先,稳增长政策支撑的板块,比如新老基建板块、汽车等,有望最先得到修复;其次,复工复产后带来的基本面和行业景气度修复的板块,如光伏,军工等值得关注;最后在大力促消费的政策支撑下,一些具备补贴和减税支撑的消费板块逻辑较为确定。



“聪明线”5月逆向操作



今年5月,ETF资金展现出显著的“逆向”特征。

Wind数据显示,5月申万一级指数中,汽车指数涨幅最高,超过18%,国防军工等指数涨幅也超过10%。与此同时,汽车、新能源、半导体等主题类ETF也涨幅可观,集体“霸屏”ETF基金月度涨幅榜。

耐人寻味的是,资金却纷纷借机“抛售”相关ETF。比如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月度份额缩水11.24亿份,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嘉实国证绿色电力ETF也缩水逾8亿份。


业内人士认为,ETF资金素来被视作“聪明钱”,其投资风格往往具有一定的逆向特征,近年来ETF的工具属性也越发明显。


实际上,5月份额增长最快的ETF,反而是一些“不出风头”的基金。比如华夏恒生科技ETF月度份额增量接近29亿份,广发中证全指医药卫生ETF、南方中证全指房地产ETF等也增加了逾10亿份。


基金经理的共识和分歧



对比ETF资金抛售新能源、半导体等热门赛道,并流入恒生科技、医药、房地产等领域的行为,主动管理型产品的基金经理们近期的操作则显得没有那般“泾渭分明”。整体来看,站在当前时点,他们确实已产生了一定的共识,但也存在分歧。

所谓“共识”,体现在对当下布局时机渐现的认同。中欧基金认为,市场震荡或将逐步消化此前压制市场表现的负面因素。虽然短期市场直接进入反转趋势的可能性或偏低,但反复震荡的过程或将是提前配置下半年行情的优良时段。实际上,类似的观点已有许多基金公司公开予以支持。

浙商基金投资经理肖爱华也表示,近日国务院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政策目的在于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在当前局部疫情全面缓解的背景下,增强了市场信心。他认为,市场最悲观的时间已经过去,随着国内疫情消退,稳增长措施出台,国内经济有望企稳回升,市场也将渐渐企稳回升。

“至于当下基金经理的分歧,则在于接下来投什么?”诺德基金FOF投资总监郑源说,回顾往年历次熊市的底部,往往会出现新旧供需矛盾的切换,或者是产业升级矛盾的切换,很难分析出下一轮结构性牛市中什么样的资产表现最好。

与ETF资金不同的是,有基金经理直言,在经过这一波上涨后,仍看好成长赛道。“一方面我管理的并非是小规模基金,要是来回调仓反而可能会踏错行情,得不偿失;另一方面,我也更关注产业链逻辑,如果长期投资价值没有改变,当下时点我会选择持有。”

与此同时,基金经理在超跌成长主线上仍存在一定分歧,部分经理直言,基于市场震荡企稳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判断,这方面的配置窗口期或仍较长。

从行业配置角度看,6月伊始,多家基金公司表示,未来将采取均衡策略,在分散风险的同时把握机会。

金鹰基金表示,未来配置上会“三管齐下”。首先,消费随着本轮疫情的逐步受控将趋于好转,此前需求受到严重压制的疫后复苏主线,及经济下行期盈利增长稳定、可涨价传递通胀的大众消费品值得持续重视;其次,自下而上、以PEG视角持续关注具有较强性价比的科技板块优质品种更进一步的修复机会;最后,国内政策持续发力的稳增长方向或仍可逢低参与,除了地产、银行外,可关注家电等地产链后周期品种。

重要声明

请您细阅此重要提示,并完整阅读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公司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所认定的合格投资者。

一、根据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1)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2)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1)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慈善基金;
(2)依法设立并受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监管的投资计划;
(3)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4)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二、根据我国《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托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
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三、根据我国《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的规定,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如下:
1、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公司、企业等机构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依法设立并受监管的各类集合投资产品视为单一合格投资者。

如果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并将遵守适用的有关法规请点击“接受”键以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如您不同意任何有关条款,请直接关闭本网站。

“本网站”指由联海资产(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本网站所发布的信息、观点和数据有可能因所基于的信息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公司不承诺及时更新不准确或过时的信息、观点以及数据。

本网站介绍的信息、观点和数据仅供一般性参考,不应被视为购买或销售任何金融产品的某种要约,亦非对任何交易的正式确认。投资有风险,投资产品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本公司不对产品财产的收益状况做出任何承诺或担保,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认真阅读相关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等宣传推介文件,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客户服务

联系我们

010-85415097

service@lianhaifund.com